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委员履职
推动全民健身 建设活力太湖
   发布时间:2019-01-18    作者:韩莹    阅读量:7041

无论哪个年龄段的人群,想必都有一段属于自己的“广播操”记忆。改革开放前,人们的锻炼方式大多是课间操、跑步等单一运动。改革开放后,我国体育事业长足发展,体育场、游泳馆、健身房等运动场地的增多,使锻炼方式日益丰富。广场舞随处可见,瑜伽也有众多“追随者”,健身俱乐部的出现,更是让人们拥有了“私人定制”。随着健康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加入到了健身队伍中,变透支健康为“投资”健康,从“自娱自练”到科学健身,就连当下时髦的互动方式,都变成了“今天你占领了多少个封面?”(微信运动排名)

近年来,我县的体育事业有序发展,全县有法人体育社团22个,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个,社会体育指导员600余人。县体育中心工程全面建成,定期举办国家级大型赛事,先后获得“全国门球之乡”、省“创建体育强县示范县”等光荣称号。但体育事业的最终目的还是——全民健身。就目前而言,我县全民健身事业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全民健身的宣传引导还有待加强。绝大多数人对健身的认识还停留在“无病就是健康”的层面,据统计,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尽管数量逐年上升,但结构比例不尽合理,呈现“四多四少”的现象,即城区多、农村少,机关多、企业少,老少多、中青年少,女性多、男性少。这里面真正能够持久坚持,并且愉悦身心、取得良好锻炼效果的比例则更少。全民健身中,机关企事业单位是一个重要的层面,但开展职工体育活动和比赛的单位凤毛麟角。 

二、全民健身的场地设施还有待充实。当前,健走、跑步和广场舞是我县城乡居民健身的主要形式,就近和免费是健身的首选因素,但体育基础设施的不足,已经成为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瓶颈”。在城区,人口密度大,身边的健身场地少,受年轻人欢迎的篮球场、足球场和羽毛球馆利用率不高;在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匮乏;在学校,场地对外开放有限;在住宅小区,城市建设时预留一定的健身活动场地的规定难以得到有效落实,很多小区都没有专门的健身场所。

三、全民健身的体制机制还有待健全。全民健身长期被视为是体育行政部门一家的事情,缺乏联动机制,积极性、主动性还没有被完全调动起来,齐抓共管的机制尚未形成。全民健身的指导力量还有待强化,缺乏专业体育人才,各协会组织大部分都是社会化运营,缺乏专业指导,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无法真正覆盖到广大社区和农村。

推进全民健身工作,就是解决人们“想健身、哪健身、会健身”的问题。

一是大力宣传终身运动的理念,让群众“想健身”。创新宣传方式,注重宣传实效,利用“全民健身日”营造社会氛围,让终身运动的理念深入人心,倡导和鼓励群众每天健身一小时。可以大力开展篮球、羽毛球等竞技性强、普及面广的球类项目,广泛组织健身操、传统武术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健身活动,让人们从健身运动中找到乐趣,实现全民健身生活化,打造更多具有太湖特色的体育运动品牌,让自觉健身真正成为人们新的生活方式。

二是完善健身设施,解决“哪健身”问题。科学规划并加快完善身边的健身设施,特别是规划、住建等部门在公园绿地、住宅小区的开发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征求体育部门的意见建议,考虑居民的健身需求,增加体育元素。合理利用县体育馆、花亭湖、文博园旅游景区、城区公园等场地设施,给人们健身提供更多、更好的场地供应。充分发挥体育行业协会作用,提升服务水平,积极引导支持社会力量举办群众参与性强的体育赛事活动,丰富全民业余体育赛事。

三是强化技术指导,解决群众“会健身”问题。健身不是盲目的,全民科学健身才能对健康促进、慢性病防治等发挥积极作用,因而推进全民健身运动,还需要强化技术指导,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重点关注农民群体的健身工作,以促进并保障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主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太湖县委员会办公室
地址:安徽省太湖县普贤路6号      电话:0556-4162258       传真:0556-4185622       电子信箱:taihuzhengxie-2258@163.com
网站备案:皖ICP备14006905号-1      技术支持:一网科技

皖公网安备 34082502000023号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