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文史资料
刘邓大军“扎根大别山 开辟中原”的战略保障
——刘家畈会议的历史意义
   发布时间:2023-10-20    作者:贺力银    阅读量:2337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带动了全国各战场的战略进攻,整个战争格局从此发生根本的转变,是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大事件。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极大地调动了敌人,创建巩固的大别山解放区有效地牵制和消耗了敌人,开辟中原解放区大量的歼灭了敌人,为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创建大别山解放区过程中,中原局、刘邓大军先后召开北向店、小姜湾、白雀园、王大湾、刘家畈等会议,研究解决创建大别山解放区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完善创建方针政策。其中刘家畈会议尤其重要,会议所制定的政策措施,为刘邓大军扎根大别山、开辟中原提供了战略保障,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一、北向店、小姜湾、白雀园、王大湾会议基本情况及其主要影响

1947年8月27日,刘邓大军胜利到达大别山。当天中原局即向全军发出《进入大别山的任务与口号》,提出“我们的口号是与鄂豫皖人民共存亡,解放中原,使鄂豫皖人民获得解放。”任务是全心全意地义无反顾地创造巩固的大别山根据地,并与友邻兵团配合,全部控制中原区。” 8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以“未卅电”将《进入大别山的任务与口号》报告中央军委。

为达成这一目标任务,刘邓大军多次召开会议,推进创建巩固的大别山解放区工作。

北向店会议:这是一次对直属部队部署任务的动员会议。8月31日,刘伯承、邓小平在光山县北向店的山东湾召开直属部队连以上干部会议,传达中原局《进入大别山的任务与口号》指示精神,分析胜利的条件和困难,明确重建鄂豫皖解放区的任务。会上邓小平作《目前形势与任务》的报告,指出当前的任务是要敢于歼灭敌人,充分发动群众,坚决执行纪律,克服困难,团结一致,在大别山站稳脚跟。具体任务是“(一)歼灭一定数量的敌人。(二)在一定时期内完成初步土改。(三)熟悉风俗习惯,坚决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1]这次会议,使广大指战员进一步认清了形势,明确了任务,鼓舞了士气,坚定了信心。

小姜湾会议:这是一次纪律教育整顿专题会议。刘邓大军经过20天紧张的战斗行军到达大别山,亟需获得休整和补给,但是由于群众工作还没有来得及展开和历史上我军曾四进四出大别山群众饱受了苦难,刘邓大军遭受冷遇,许多问题一时无法落实,很多干部战士对此不理解。而要发动群众,使群众相信刘邓大军能站得住脚、真的不再走,唯有多打胜仗、严格执行群众纪律。为此,9月2日,邓小平在河南经扶县(今新县)小姜湾村主持召开干部大会,“约法三章”,宣布“枪打老百姓者枪毙,掠夺财物者枪毙,强奸妇女者枪毙。”强调指出:“严守纪律,关心群众,这是关系到我们能否在大别山生根的大事。”这次会议为刘邓大军严格执行群众纪律起到了关键作用。9月25日,刘伯承、邓小平结合大别山部队的实际致电中共中央,提出在大别山实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2]内容上要做一些修改,如第一条改为“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第二条改为“缴获物资归公”,并拟出了八项注意的新条款。这一切乎实际的修改,推动了大别山部队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建立良好的军民关系。

白雀园会议:这是一次思想发动和部署作战任务专题会议,主要内容是部署阻击牵制追敌和发动群众实行土改。9月24日,刘伯承、邓小平在光山县白雀园召开纵队司令员会议,刘伯承在会上作关于提高信心、加强斗志的报告。强调创立大别山解放区是我军坚定不移的政治任务。指出要创立解放区,必须转动打胜仗歼灭敌人、发动群众实行土改这两个轮子。而推动这两个车轮转动的原动力则是提高信心加强斗志。会后,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第1、第2纵队取得了斛山寨等战斗胜利。

王大湾会议:又称“安卵子会议”“不握手会议”,这是一次针对旅以上干部集中进行思想整顿的会议。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之初,因缺乏在无后方条件下和在山地、水田地带作战的经验,也不适应南方的水土、气候、生活习惯,生病多,减员多;特别是国民党不但纠集大量兵力实施“追剿”,而且还利用当地的反动统治机构、特务组织及保安队等,进行破坏骚扰,在暗地里威胁和控制群众,暗杀积极分子,致使部队给养难筹,休整无安全之地,伤员无处安置,部队士气、战斗力受到影响。对此,部分指战员较多地看到局部的暂时困难,对全国胜利的形势及本身所执行任务的意义认识不足,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不足,对重建大别山根据地的战略作用和艰巨性认识不足,因而不少人情绪低落,对创建大别山解放区缺乏信心,作战顾虑重重,不愿意打硬仗、苦战,出现了一些消极避战、纪律松弛等现象,几次作战均不理想。为此,9月27日至29日,刘伯承、邓小平在光山县砖桥镇文氏祠堂召开旅以上干部会议,重点解决部分指战员思想认识上存在的问题和部队纪律松弛问题。刘伯承、邓小平在讲话中,着重强调了创立大别山解放区是我党我军正确的战略方针和确定不移的政治任务,严肃地指出了部分指战员思想认识上存在的问题和一些部队存在的纪律松弛问题,要求全体指战员特别是高级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以大别山为家的思想,坚决克服怕打硬仗、纪律松弛等错误思想情绪,领导和鼓励战士勇敢地消灭敌人,多打胜仗,发动群众实行土地改革。这次会议统一了部队对创建大别山解放区的战略意义和艰巨性的认识,明确了战略展开的基本任务,严明了纪律,提高了全军将士克服困难的勇气、战胜敌人的斗志、坚持大别山斗争的信心。 敢打必胜,加速了刘邓大军的战略展开。

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努力,到9月底,刘邓大军先后解放县城23座,歼灭国民党正规军6000余人,地方保安团800余人,建立县级民主政权17个,初步打开了大别山地区的局面,由“铺摊子”进入到扩大占领区阶段。

10月1日,刘伯承、邓小平率司令部随第1、第2纵队主力从光山县出发来到鄂东地区,靠前指挥,集中主力展开了系列攻夺战,取得了张家店战斗、高山铺战役等胜利,闯过了山地作战关,将战线推到了长江北岸,扩大了解放区。至11月初,建立的县级民主政权增加到33个,多数县建立了区、乡民主政权和村农会,完成了战略展开。

与此同时,刘邓大军积极开展了筹建军区、创建大别山解放区工作。10月12日,中原局、中原军区发出《关于“放手发动群众,创建大别山解放区”的指示》,强调:“一切服从于土地改革,服从建立根据地的基本任务。”要求各纵队放手发动群众,积极创建大别山解放区;并决定建立鄂豫、皖西两个区党委和军区,下设地县等党、政、军组织,由每旅抽出部队作为军区和军分区的基本武装。根据这一指示,鄂豫、皖西部队和党的地方组织,迅速开展了创建军区的筹备工作。在此期间,刘伯承、邓小平向中央军委提出了第10、第12纵队南下建立桐柏、江汉军区,和部队将来作战以向北与陈粟、向西与陈谢联接为准绳的战略计划,并得到中央军委批准。至此,刘邓大军新的战略部署基本框架形成,刘家畈会议呼之欲出。

二、刘家畈会议基本情况及主要精神

由于现存的刘家畈会议档案资料较少,加上过去地方性的研究成果和征集到的历史资料多数没有公开,人们对刘家畈会议知之甚少。中原局、刘邓大军为什么要召开这次会议?为什么选择在太湖县在刘家畈召开?会议的主要精神是什么?为什么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刘邓大军是怎样贯彻刘家畈会议精神的?多年来很少有人进行系统研究。为此有必要说清这些问题,以正视听,供后人研究参考。

(一)刘家畈会议基本历史背景

召开刘家畈会议,是当时的历史环境决定的,非开不可。第一,中央新的指示精神需要传达贯彻。1947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发表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口号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宣布了党的八项政策,确立了“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明确了“联合工农兵学商各被压迫阶级、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各少数民族、各地华侨和其他爱国分子,组成民族统一战线,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总目标。新制度、新目标的确立,要求各地各部队要有新作为新担当。由于刘邓大军在高山铺战役结束前一直处于扩大占领区的作战状况,根据中央新的指示精神调整战略部署工作没有完成。将中央新指示精神传达贯彻到各部队,将部队思想统一到党中央新的决策部署上来并及时调整战略部署,是刘邓大军必须完成的政治和工作任务。第二,千里跃进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需要研究解决。在无后方情况下实行大兵团作战,无论是第一次国内战争时期还是全面抗战时期均无先例,无经验可借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的前期准备并不充分, 跃进中暴露出的部队在思想、组织、政策、军事、经济、纪律等方面不同程度存在的问题,如部队动员不够深入、物资供给跟不上、政策策略准备不充分等没有完全得到解决。1948年8月24日邓小平在《关于今后进入新区的几点意见》中就明确指出“我们南进时就是缺乏准备,所以吃了很大的亏。”要解决好这些问题,需要总结经验教训,制定完善有关政策。第三,新的斗争形势需要新的部署。军事上,由国防部长白崇禧任总指挥的国民政府国防部九江指挥部已经建立,集结了33个旅的兵力,对刘邓大军分进合击进行大规模围剿的战略部署即将完成,刘邓大军和解放区人民面临着更为激烈艰难的斗争。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其主要目的是迫使敌人回兵中原,此时这一目标任务已经达成;要继续扩大成果,粉碎白崇禧的军事进攻和政治欺骗相结合、全面围攻与分区“清剿”相结合的总体战,利用大别山这个我必争、敌必争的战略要地有效地牵制和消耗敌人,进而达成开辟中原解放区大量歼灭敌人的战略目标,为解放全中国做出更大贡献,就必须做出新的部署,特别是要解决好兵力的集结与分遣、发展地方武装与开展游击战争等问题。政权建设上,新建立的一些县级民主政权基础不牢,上没有领导机关或机构不健全,下“缺脚少腿”,工作局面难打开。建立军区、军分区,统筹更大区域内军政事务,以军事斗争保障政权建设,以政权建设支持军事斗争,迫在眉睫。在土地改革方面,10月12日中共中央批准将《中原局关于进入大别山后地方工作的指示》发到所有进入国民党区域作战的部队,提出要把土地改革作为创建根据地的有力武器,在有初步基础的地区,立即放手发动群众分田;组织贫农小组,成立贫农团和农会,召开贫农会员大会或农会代表大会讨论、形成土地改革的具体办法。但中央的这一指示精神在大别山一些地区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各地工作参差不齐,发展不平衡,有些部队未能及时抽调干部、分遣部队到地方发动群众开展土改,一些地方政府因本身人手奇缺和一些干部不懂土改政策,群众迟迟发动不起来,严重影响了其它工作的开展。

根据新形势调整战略部署,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进行全局谋划,对中原局、对刘邓大军来说,是势在必行。

(二)选择在太湖在刘家畈召开会议,四个因素起到关键作用

1、第3纵队为会议的召开作了充分准备。

 一是围绕创建皖西解放区问题,3纵队提前作了有关准备。10月12 日,中原局、中原军区向全军发出《关于放手发动群众,创建大别山解放区的指示》的同时,在致3纵队党委《贺张家店战斗胜利》的贺电中,明确要求3纵队党委抓住有利时机,积极筹建皖西军区和区党委机构,并指示陈锡联、曾绍山就区党委、军区以及地委、军分区的人选提出意见。接到指示后,3纵队党委和皖西工委即以主要精力投入这一工作。10月18日,皖西工委成立第一、二、三分工委,搭起了组织架构;19日中原军区复电对第一、二、三工委区划做出初步界定,这便是后来刘家畈会议决定成立的皖西一、二、三地委的基本框架。与此同时,3纵队党委增派数百名干部和成建制的部队下到地方,帮助建立县及其以下民主政权和武工队、游击队,发动群众进行土改。等等这些,为建立皖西解放区准备了条件。二是在军事保障方面,3纵队作了必要的安排。10月27日高山铺战役胜利结束后,大别山南线暂无重大敌情,为刘家畈会议召开创造了条件。其时3纵主力正在宿松、太湖、潜山地区休整,7旅、9旅和皖西人民自卫军主力主要集结在太湖,纵队司令员陈锡联已率部进驻刘家畈的戴屋,军事安全保障充分。三是在部队供给方面,3纵队和皖西人民自卫军准备较充分。皖西人民自卫军在发展皖西根据地的过程中,筹集到大量物资。如攻打六安毛坦厂,缴获了大量物资和一批缝纫机,不仅解决了自卫军自身的服装等问题,还支持了3纵队部分棉衣、经费;攻打桐城国民党军仓库、潜山黄泥港粮库,获缴了大批粮食;3次攻下怀宁县经济重镇石牌,没收了国民党军设在怀宁的多个仓库,缴获大量布匹、棉花等物资。刘邓大军到达太湖时,地下党员、寺前粮办处主任陈振元,就及时献出了秘密贮藏起来的近十万斤粮食。这些物资,为刘邓大军直属部队解决冬衣等问题作了必要准备。陈锡联在《建立皖西军区  坚持皖西根据地——对刘家畈高干会议的回忆》中说:“刘邓首长到达刘家畈时,3纵队就基本上穿上了自己制作的棉衣。”看到3纵战士们穿着各色各样的棉衣,刘邓首长风趣地说:“我们的部队变成姑娘队了。”“刘帅有一张穿棉衣的照片,就是他穿上自己用稻草灰染制的棉衣照的。”刘邓首长和直属部队在刘家畈解决棉衣一事,《刘伯承传》对刘伯承、邓小平、张际春不停地从这个连队到那个连队,从这个“作坊”到那个“作坊”,亲自指导和看望战士们穿针引线缝制冬衣的情景作了详细描述。2019年11月刘蒙在参观刘邓大军刘家畈会议旧址时深情地回忆道:“父亲告诉我,教战士们用吃饭的碗作量具剪裁衣领,就是在太湖刘家畈。

2、前往太湖看望在皖西坚持斗争的干部战士,是刘伯承、邓小平的一项工作安排。

在刘邓大军3纵队和皖西工委、皖西人民自卫军的帮助下,10月上旬太湖县民主政府、中共太湖县委、太湖县大队先后成立。此后,皖西工委和人民自卫军的领导同志多数时间驻扎在太湖,指导帮助太湖县开展土地改革和民主建政工作。看望两年多来一直在皖西坚持斗争的同志,是刘邓首长工作日程中的一项重要安排。11月4日刘伯承、邓小平率中原局机关和野战军司令部到达刘家畈,6日刘邓首长就到皖西人民自卫军驻地看望了皖西人民自卫军干部战士,并听取刘昌毅、桂林栖等关于皖西军政情况的汇报,征询他们对于建立皖西党政军组织的意见。在刘家畈期间,刘伯承、邓小平还与胡鹏飞、何德庆等支队干部开展了谈心谈话。

3、太湖群众基础好,民主建政、土地改革等工作进展较快,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太湖县是革命老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就成立了县委和苏维埃政权,是红28军第三次重建地和三年游击战争的根据地,红15军、红25军攻克太湖县城都获得了丰富的补给。全面抗战时期,成立了太湖中心县委,建立了“三三制”边区民主政权和多块边区抗日根据地,是新四军五师、七师的根据地和游击区。1945年10月皖西工委成立后至1947年11月皖西军区建立前,太湖一直是皖西工委、皖西支队、皖西人民自卫军的根据地和蕲宿太工委、蕲太英浠边县委、潜太县委、鄂皖地委的重要活动区,境内先后成立了四个区委、两支游击队和多支便衣队。由于革命斗争从未间断,党组织活动频繁,群众基础较好,所以县城一经解放,很快就建立起了县、区、乡三级党组织和政权,组建起了县大队、区干队等地方武装,区、乡农会组织基本健全,30多个村成立了贫民团并开展了土地改革试点等工作。等等这些实践探索,对于刘邓首长实地了解土改情况考察民主建政情况,总结经验教训,有所裨益。在刘家畈期间,刘邓首长不仅主持召开了千人群众大会,亲自讲解《中国土地法大纲》,指派白广文、高立堂(棠)等10名政工干部到农村开展《中国土地法大纲》宣传,发动部队“一手拿枪,一手分田”,还亲自深入农户深入田间调查土改情况,召集韦大章等农会、贫农团负责人和贫苦群众进行座谈,了解贫农团对敌斗争情况。

4、刘家畈地理位置优越。

太湖地处大别山和皖西的东南梢,进是长江中游平原,退是大别山腹地,回旋余地大。刘家畈四面环山,中间宽敞,仅有一条路可进出,易守难攻;胡氏新祠地处山脚之下,四周树木茂盛,具有较强的隐蔽性,是理想的会议地址。

综合以上分析,选择刘家畈作为会议地址,是中原局和刘邓首长深思熟虑做出的决定,而非历史的偶然。

(三)刘家畈会议基本概况

11月9日至12日,刘邓大军刘家畈会议在胡氏新祠召开,这是由中共中央中原局主持召开的一次重要军政会议。会议准备充分,研究制定了创建大别山解放区、开辟中原的重大方针政策,为刘邓大军实施战略再展开,汇入解放全中国的洪流,奠定了坚实基础。

会议由中原局常委、野战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张际春主持。出席会议的中原局和野战军领导有:邓小平、刘伯承、张际春、刘子久、陈少敏、李达等;三纵队旅以上的干部有:陈锡联、曾绍山、郑国仲、彭涛、阎红彦、赵兰田、马忠全、童国贵等;皖西工委分工委、皖西人民自卫军支队长以上的干部有:刘昌毅、桂林栖、于一川、张伟群、胥治中、钟大湖、胡鹏飞、何德庆、孔令甫、梁诚等:野战军司令部干部有:杨国宇、张生华、李普等。共约30余人。

会议主要议程是:(1)中原局书记、野战军政委邓小平作政治报告;(2)中原局副书记、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作军事报告;(3)中原局常委、民运部长刘子久作进入大别山以来的形势报告;(4)传达贯彻《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中国土地法大纲》、中原局中原军区关于《放手发动群众,创建大别山解放区》等文件精神;(5)听取皖西人民自卫军司令员刘昌毅关于皖西军政情况的报告;(6)制定创建大别山解放区、实行内外线作战、开辟中原解放区等重大方针政策,决定皖西人民自卫军改编等事项。

(四)刘家畈会议主要精神

 这次会议虽然规模不大,但决定的事项是全局性的。关于与会人员问题,我们认为,第一,这是中原局主持召开的会议,主要是制定决策,所以主要人员应为中原局常委和刘邓大军主要领导人;而此时刘邓大军各纵已就地展开,投入到发动群众土改和“棉衣仗”之中,加上大规模的反围剿斗争即将到到来,部队主要领导不宜较长时间离开 ;第二,会议涉及3纵队与皖西人民自卫军的合编及皖西党政军主要人事安排,所以3纵队与皖西的主要地方干部出席会议。  

由于刘邓大军“阵中日记”和原始会议记录未能查找到,3纵队“阵中日记”此间的记录为缺项,我们通过对何德庆保存的1947年11月9、10日的原始笔记、时任中共潜山县委书记李谦恭1947年12月3日的《刘畈会议的传达报告》、皖西区党委1947年11月30日《关于创建皖西解放区的方针指示》和参加刘家畈会议的老同志回忆录进行综合研究,梳理归纳出了刘家畈会议主要精神,核心是6项决定:

1. 坚决地拿出一部分甚至是三分之一的部队去创建军区、军分区,使大别山根据地连成一片。

会议指出,大别山根据地的确立和巩固,是中原根据地能否最后确立与巩固的关键,鄂豫皖边区有40多个县、445万人口,群众有20多年的革命斗争历史经验,具备建立根据地和发展壮大的基础。建立鄂豫、皖西军区,使大别山根据地连成一片,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完全可行。鄂豫、皖西军区的主要任务是占地盘、巩固地盘,发动群众进行土地改革,发展地方武装、坚持和发展根据地,以小部牵制大敌、打小歼灭战的方针,配合大军作战。

会议决定:坚决地拿出一部分甚至是三分之一的部队去创建军区、军分区,使大别山根据地连成一片。

会议指出,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皖西根据地。决定:(一)成立皖西区党委、皖西军区和皖西行署。(二)分别在皖西区党委、军区、行署之下设立皖西一、二、三地委、军分区和专员公署。(三)皖西部队与3纵合编,一支队编入3纵队7旅37团,二支队编入皖西一分区基干团;抽调7旅20团到一分区,8旅24团到二分区,9旅27团到三分区,作为各分区的主力部队。会议宣布了皖西区党委、军区、行署和3纵队等有关人事安排决定。

2.确立内外线作战军事方针,坚持全国一盘棋战略思维,以巩固大别山、开辟中原实施战略再展开。

会议指出,我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击中了敌人的要穴,极大地调动了敌人,支援了全国战场的发展,粉碎了蒋介石企图继续将战争引入解放区腹地消耗解放区资源、保全中原和江南以支撑其独裁统治的阴谋,大别山部队背得越重、把敌人扭得越紧,对全国形势发展越有利。必须继续坚持全国一盘棋的战略指导思想,以创建巩固的大别山解放区、开辟中原解放区实施战略再展开。

会议决定:部队实行灵活机动的分遣与集结,实行内外线作战方针。具体部署是,主力部队转移到淮河以北,配合陈粟大军在中原进行更大规模的作战,继续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以外线作战歼灭敌人、开辟中原解放区调动敌人,支援内线创建巩固的大别山解放区;留守内线部队和各军区主力及地方武装,以坚持大别山游击战争拖住敌人、消耗敌人,配合主力部队外线作战,开辟中原解放区。

3.贫农团是土改的合法组织,最高权力机关。

会议指出,土地改革是中心工作,要广泛发动群众,以贫雇农为基础,组织贫农团,深入进行土地改革,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在方法上要走群众路线,要克服自上而下就不是群众路线,但到一定阶段,就要自下而上为主的巩固。  

会议决定:贫农团是土改的合法组织,最高权力机关。

4.充实领导骨干,健全政治委员制度,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会议指出,我们党已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党,全党的任务是坚决勇敢毫不犹豫的领导中国革命在全国范围胜利。全体同志要认真学习毛泽东的正确路线和军事思想,在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继续发扬互相团结、互相信任、顽强战斗的优良作风,争取人民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会议总结了鄂西北的教训,纠正了少数部队和党的地方组织一度弱化政治思想和宣传发动工作的错误。

会议决定:充实领导骨干,建立健全政治委员制度,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5.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会议指出,国统区军事、政治、经济日益衰落,蒋介石“三分天下有其二”梦想破灭,革命高潮已经到来,“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为期不远。全体同志的思想和工作必须适应这个高潮,要牢固树立以大别山为家的思想,大刀阔斧开展工作,防止右倾情绪增长;强调执行路线第一,服从组织决定;提倡艰苦奋斗、老老实实、切实联系群众的作风;领导思想和工作提倡战斗化。

会议决定:要大力培养本地干部,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政治建设、作风建设。

6.建立政府征收制度,实行财经供给制。

会议研究和总结了前期发动群众分浮财、部队筹粮筹款、执行工商政策等情况。

会议决定:改革筹粮筹款办法,建立政府征收制度,实行财经供给制。

然而,由于刘家畈会议是特定的战争环境下召开的,在“一切为了胜利”的思想主导下,某些“左”的因素在主客观上都占据上风,因此难免存在某些不足。如会议对大别山的革命形势估计过于乐观,对这场斗争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忽视了建立统一战线的重要性,结果孤立了自己;一些地方贯彻刘家畈会议精神的作法过左过急,特别是在不得要领的急性土改中,将杀人权力下放到区委,一度造成了乱杀人现象,规定干部在没有经过上级批准的情况下不能擅自离开所在工作区域的“村不离村,乡不离乡,区不离区”的规定,一度使干部队伍遭受了较大损失。也正是因为这些深刻教训,才有了大别山经验。历史地看,解放战争中我党我军如何开辟新区建设新区,有一个省不掉、跳不过的探索过程、实践阶段。大别山就是这一探索实践的试验田,刘邓大军承担且完成了这一实验,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修正错误,探索出了弥足珍贵的大别山经验,这是刘邓大军在军事、政治之外的另一重大贡献。

(五)刘邓大军贯彻刘家畈会议精神的主要措施

刘家畈会议后,刘邓大军迅速实施了战略再展开。以内线作战与外线作战相结合,主力机动与军区游击相结合,军事斗争、政权建设和土地改革、群众工作相结合,牢牢把握战争主动权,将国民党军30万人的主力部队拖在了大别山,并最终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围剿,开辟了中原解放区,有力支援配合了全国战场的战略进攻。其主措施是:

    1、召开系列会议,进一步贯彻和丰富发展刘家畈会议精神。刘家畈会议后至1948年7月宝丰会议[3]召开,中原局、刘邓大军都没有召开类似刘家畈会议性质的会议。其间刘伯承、邓小平主持或参加的会议主要有:(1)1947年12月2日,刘伯承、邓小平主持召开第10、第12纵干部会议,对这两个纵队进入桐柏、江汉区作战略再展开进行部署和动员。(2)12月上旬,刘伯承、邓小平主持召开分兵会议,决定将野战军司令部分成前方和后方指挥所,分兵作战。(3)1948年1月30日,刘小平出席在河南新县召开的中共鄂豫区委第二地委全体干部会议;3月6日,邓小平出席在安徽临泉县召开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直属部队干部大会;4月25日,邓小平出席在河南鲁山县城召开的中共豫陕鄂前委和后委联席会议。3月11日和4月17日,刘伯承分别出席第2纵队和第3、第6纵队连以上干部会议。(4)1948年4月19日,刘伯承、邓小平主持召开各兵团首长会议,研究制定“宛西战役”行动计划。(5)1948年6月5日,野战军司令部在河南南阳彰新庄召开纵队领导干部会议,研究制定“襄樊战役”作战计划。这些会议都是围绕“坚持和巩固大别山解放区、创建和扩大中原解放区”这一核心内容展开的,实质上是对刘家畈会议精神的进一步落实和丰富发展。

    2、大力创建军区,健全党的基层组织和民主政权。刘家畈会议后,刘邓大军坚决地拿出野战部队地方化,大力创建军区。在皖西、鄂豫两区,各配有3个建制团作为军区的地方基干武装,并给每个区党委选配1000至2000名随军地方干部参加地方工作;第10、第12纵队更是直接投入创建桐柏、江汉两区。11月15日皖西、鄂豫军区成立;12月13日桐柏军区成立,14日江汉军区成立。这四个区党委、军区、行署成立后,立即着手建立和完善党的地方组织和政权,所辖解放区的地、县级党委和民主政权普遍建立。在淮西地区,第1纵队在开辟汝南、息县、临泉、正阳等10余县后,于1948年3、4月建立起了中共豫皖苏第七、第八地委、军分区、专署。皖西、鄂豫、桐柏、江汉军区的建立和淮西根据地的发展,巩固和扩大了千里跃进成果,为重建中原解放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3、分兵作战,内外配合。为彻底粉碎国民党所谓“总体战”,野战军司令部细化了刘家畈会议制定的“内外线作战”总方略,制定了“内线坚持和分兵向外、内外配合、寻歼弱敌”的方针,决定将野战军司令部分成前方和后方指挥所。1947年12月10日,刘伯承、邓小平分别率领后指、前指踏上了转战征程。刘伯承、张际春等率中原局和后方指挥所进军淮西在外线指挥全局,指挥第1、第10、第12纵队等进行外线作战,进一步扩大成果;邓小平、李先念等率前方指挥所在内线指挥第2、第3、第6纵队和鄂豫、皖西军区主力开展反围剿斗争,贯彻“避战”方针以消耗和分散国民党军力。分兵作战、内外配合,既牵制住了国民党军33个旅30万人的主力,又开辟出了中原新战场,最终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围剿,有力支援了全国其它战场的发展。

 4、及时调整政策,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各军区及时纠正了急性土改,普遍地采取了区分地区、分步骤进行土改的新政策,通过稳定物价和金融、建立两面政权等,广泛地建立起了反蒋民族统一战线。与此同时,军区主力以营为单位分散活动,以灵活机动的小分队与敌辗转周旋,并扶持县、区(乡)各级游击集团坚持斗争,广泛开展群众性游击战争,打击国民党地方武装和匪、霸、特组织。据前指1947年12月31日统计,仅12月份皖西区歼敌1940人,江汉区歼敌1556人,桐柏区歼敌1229人,鄂豫区歼敌 1500人。各军区积小胜为大胜,坚持和巩固解放区,配合主力最终粉碎了国民党军对大别山的重点围剿。

三、刘家畈会议的历史影响

 刘家畈会议,是刘邓大军扎根大别山的标志,逐鹿中原的出发点。会议总结了进入大别山以来的经验教训,制定完善了坚持大别山斗争的方针政策,绘制了以鄂豫皖根据地为中心逐鹿中原的宏伟蓝图,为刘邓大军创建巩固的大别山解放区、开创中原解放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刘家畈会议后,刘邓大军坚决地拿出野战部队地方化,以巩固皖西、鄂豫解放区,开辟桐柏、江汉解放区,扩大淮西根据地,开创了逐鹿中原新局面。至此,刘邓、陈谢、陈粟三路大军以“品”字阵式在中原地区真正完成战略展开,三路大军互相配合、机动作战,共歼敌19万余人,解放县城百余座,在江淮河汉之间建立了中原解放区,造就了决战中原的有利态势。毛泽东在1948年11月5日为新华社起草的《中原我军占领南阳》新闻稿中这样评价道:“去年七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实行英勇的进军以来,一年多时间内,除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以外,最大的成绩,就是在大别山区(鄂豫区)、皖西区、豫西区、陕南区、桐柏区、江汉区、江淮区(即皖东一带)恢复和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个军区,并极大地扩大了豫皖苏军区老根据地……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刘邓大军扎根大别山、开辟中原,极大地扩大和增强了我党我军在中原和长江中游广大地区的影响,赢得了政治、军事、经济、民心等方面的胜利;几十万的国民党军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并最终在中原地区被消灭,加速了蒋介石独裁统治的灭亡。

在创建和巩固大别山解放区过程中,刘邓大军探索总结出来的大别山经验,特别是进入新区之前和之后应该重视和把握的准备问题、政策问题、工作方针和方法问题等方面的鲜活经验,得到党中央的充分肯定、及时吸收并向全国推广,有的甚至延用到1951年,为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各根据地认真贯彻刘家畈会议精神,在发动群众进行土地改革、扩大地方武装坚持游击战争的同时,通过采取发行解放区纸币、保护工商业等措施以稳定物价解决军需,以创办干部学校充实干部队伍提高干部政策策略水平,以创办宣传报刊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扩大政治影响,以肃清敌特、剿灭土顽、歼灭小股敌人,积小胜为大胜,有力支援了刘邓大军主力实施战略再展开。经过血与火的洗礼,觉悟了的组织起来的农民、磨砺锤炼成长起来的干部战士、发展壮大起来的地方武装、更臻成熟的党组织和民主政权,共同组成了敌人无论如何都挤不走、打不挎、剿不灭的“刘邓大军”,巩固和扩大了千里跃进成果。通过广大军民坚持不懈奋斗,以大别山为核心的鄂豫皖解放区,发展成为人民解放军决战中原的大后方、渡江作战和进军大西南的前进基地。

 1989年11月20日,邓小平在《对二野历史的回顾》中这样说:“大别山这场斗争,主要是我们政策对头,包括军事政策。军事政策就是坚决地拿出三分之一的野战部队地方化,搞军区、军分区。”“大别山斗争的胜利,主要是对几个问题的判断比较准确,处置也比较正确……站稳了脚,把战线从黄河延伸到长江。”刘家畈会议,丰富和完善了刘邓大军在大别山这场斗争中的政策,刘家畈作为会议的召开地、历史见证者,名垂史册。刘邓大军对党忠诚勇挑重担的政治品质、百折不挠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刘邓首长胸怀全局善于担当的领袖风范,大别山区人民爱党拥军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如巍巍大别山,深扎在中原、挺立在中国!

释: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邓小平传》第659页。

[2]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毛泽东等在土地革命时期为红军制定的军纪,具体内容各根据地不完全一致,且随着我军革命斗争的历程不断发展完善。1947年10月10日,毛泽东发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重新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训令》,统一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内容,从此凝铸成中国人民解放军铁一般的“第一军规”。

[3]宝丰会议:1948年7月28日至8月7日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在豫西宝丰县城召开以整党和新式整军为主要内容的全军区县团级以上军政干部会议。会议决定,再以一个月的时间深入地进行整党整军,以上级、同级、下级三层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着重解决纵队、旅、团三级领导作风问题,同时在部队展开以政治为主、军事为辅的大整训,进一步提高全体指战员的阶级觉悟和战术、技术水平。

贺力银,系中共太湖县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


 

主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太湖县委员会办公室
地址:安徽省太湖县普贤路6号      电话:0556-4162258       传真:0556-4185622       电子信箱:taihuzhengxie-2258@163.com
网站备案:皖ICP备14006905号-1      技术支持:一网科技

皖公网安备 34082502000023号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