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委员履职
社情民意(2023年第18期 总第313期)关于开展晋熙镇四面山人文旅游保护性开发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3-06-02    来源:太湖县政协办公室    阅读量:8701

据县政协委员陈华萍、徐红霞、赵四梅、洪石霞反映: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县委县政府对文旅产业发展高度重视,将“文旅富民”作为四大发展战略之一,明确文旅产业我县两大首位产业之一。在我县文旅产业发展过程中,深度挖掘和开发具有人文历史价值的旅游景点尤为重要。

位于太湖县城以北的晋熙镇湖滨村,有一“山”形高峰,东侧主峰风火尖的海拔509米,从山脚到山顶,仿佛刀削而成,形方而锐,四面秀丽如一,又曰四面尖。四面山毗邻花亭湖和西风禅寺,与小龙山相连,同发一脉,山势高峻,站在山顶能俯瞰滔滔长河和整个新老县城。

山中曾有四面寺,因山得名,为唐代法智禅师开山建造。后寺名多次更改,历代皆有重建。清《古今图书集成》载:“唐武宗会昌年间,唐光王李忱为避宫廷之争,隐光韬晦,祝发南游,曾隐于太湖县四面寺。”自乾隆以来《太湖县志》中的“舆地志”均有记载,“四面山,县东北十里,形方而锐,四面如一,自麓之巅有石磴、石桥、石刹、浮图诸迹,岩谷靓深,竹树丛茂,士人多读书其中,世传唐宣宗尝游于此。”寺后就是皇藏峪,也因宣宗李忱避祸而得名。宣宗当年在四面山中题诗咏赞瀑布:“穿山度石不辞劳,到底还他步步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宣宗即位后,很快结束了祸害唐朝中晚期政治的牛李党争、宦官专权、藩镇势力,强化了中央集权,经过励精图治,还收复了大唐失地,开辟了唐朝晚期盛世“大中之治”。清版《大藏经》的《龙藏》和日本中文版的《大正藏》也见类似记载。宋代著名地理学家王象之曾在他的《典地纪胜》卷四十六《安庆府・山川》中,有三处提到了四面山。宋朝所撰的《景德传灯录》和《五灯会元》还记载,四面寺与邻近的白云山海会寺、千佛寺、龙门寺、独阜寺一起,构建成皖西南地区重要的禅宗道场。许多高僧大德如白云守端、五祖法演、龙门清远、东京法云寺法秀等当时的佛教领袖都曾先后在此开坛讲经。为我国佛教文化,特别是临济宗杨岐派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四面山自宋朝以后题咏很多,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人墨客的颂赞。宋哲宗绍圣四年,程俱(1078—1144)监任舒州太湖茶场,他为人伉直,颇有气节,曾赠五言长诗《故人张达明澂饷舒木将以古句次韵酬之》给潜山友人张澂,有云:“忆官古龙舒,妙境开禹甸。漱流探九井,曳屐穷四面。借居龙溪上,窗户列岩巘。”诗中“四面”即现在的四面山。清康熙太湖知县王庭有诗句云:“环熙多名山,兹峰更耸秀。”明嘉靖太湖知县翁溥《重过四面山》有诗句云:“颍川公事西湖了,欲向峰头数举觞。”明代县学训导刘儒《登四面山》有诗句云:“绝境浑天作,孤峰四面同。画开山色里,春在鸟声中。”曾任明初监察御史的邑人吕衡《九日游四面山》有诗句:“峰环四面境皆同,节近重阳酒不空。”邑人方人龙《四面寺春望》有诗句:“嵯峨怪石倚空悬,春色微茫到处烟。万壑气蒸疑积雪,千峰云绕淡高天。”清代乾隆进士《太湖县志》纂修徐日明《四面寺怀古》诗: “山色四围合,孤峰削不成。云端香塔影,树杪梵钟声。古洞无人问,禅堂与客清。大中碑已没,空外暮烟横。”

历经岁月风雨洗礼,目前仍可寻到遗留的部分文物古迹。其中有一顶五百余斤重法智禅师铁质塔顶(1987年由县文管所收藏保管)、唐代石砌六角形舍利塔一座、清光绪年间石砌花桥一座、唐代修建石砌地道一条、唐宣宗钦赐石柱一根,还散落着废弃的石雕像、石塔砖块及石块构件等,破垣残壁清晰可见。2004年8月,太湖县人民政府将其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面山紧靠国家4A级风景区花亭湖主景区,无论所处位置还是历史背景人文价值,均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特建议:

一、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尽快将四面山纳入整个花亭湖旅游体系,加强规划和保护开发。在现存的遗址基础上,将这一独特宝贵的古老文化资源转化成旅游产品,同时赋予新的内涵,注入新的生机,产生新的活力。

二、相关部门尽快加强遗址文物的保护修缮通过修缮尽量保持原有四面山的历史文化原貌,在此基础上科学性地加以创新景点开发,适应现代旅游观光者的需求。


 

主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太湖县委员会办公室
地址:安徽省太湖县普贤路6号      电话:0556-4162258       传真:0556-4185622       电子信箱:taihuzhengxie-2258@163.com
网站备案:皖ICP备14006905号-1      技术支持:一网科技

皖公网安备 34082502000023号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