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委员履职
巩固造林成果 推进生态振兴
   发布时间:2023-01-16    作者:李素文    阅读量:7507

太湖县位于大别山南麓,森林覆盖面大,林业资源丰富。同时也存在荒山面积多、森林火灾重点隐患区域多等问题,近年来为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生态振兴发展,扭转森林防火的不利局面,不断加强了全乡荒山山场的开发治理力度。2017年4月,县委、县政府制定并印发了《太湖县消灭芭茅山三年行动计划》,全县一盘棋将消灭芭茅山、消除森林火灾隐患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紧抓实,取得显著成效,以刘畈乡为例,2017-2019年全乡累计完成造林总面积24568.4亩,包括毛竹造林面积10146.2亩、油茶造林面积14422.2亩。全县造林面积500亩以上主体达40余家,省级龙头企业5家,共引进外商6家。但芭茅山整治成果巩固与提升却还面临一些问题,主要是:

一、林地流转任务重、难度大。太湖山区山场大部分由农户分散经营,在山场流转过程中,既要合理引导、发动群众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林地流转工作,形成规模经营,彻底消灭区域火灾隐患,又要尊重群众意愿,在程序、政策、法律上保障农户的经营权和自主决策权。在实际工作中,两者有时无法做到有机统一,甚至出现南辕北辙的效果。部分山场流转过程中出现不愿流转、漫天要价、人为设置障碍阻碍林地流转的现象,从而造成流转率较低。

二、造林主体的劳动力、资金压力大。林业产业发展具有周期长、投入大、见效慢的特点,按照省市县的相关造林资金扶持政策,工程造林资金属于补助性质,资金补助规模远远低于造林工程的实际支出,再加上林业产业周期性长的特点,大部分造林主体融资(贷款)的难度大,造林主体自筹资金投入大,资金压力大。我县消灭荒山行动实施以来,由于山区青壮年劳力大部分外出务工,留守在家人员大部分为老弱病残人员,导致灭荒造林所需的劳动力极为紧张,造林主体先后从邻县及周边乡镇聘请劳动力参与芭茅砍除工作,但仍不能保证灭荒造林工作进度。

三、部分山场立地条件差,造林绿化难度大。山区部分芭茅山场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地势陡峭,造林成本高、经营开发价值低。一方面山场经营者不愿意开展灭荒工作,同时林业经营主体也对此类山场没有经营兴趣;另一方面,此类山场幼苗幼树稀少,加上受旱情影响,缺乏自然更新能力,成为灭荒工作难啃的硬骨头。

为此,建议:

一、抓好巩固提升。以进一步深化林长制改革为抓手,结合欧投长江经济带珍稀树种保护与发展项目等,对历年造林小班进行巩固提升。坚持“三分造、七分管”的原则,强化对历年造林小班的成果巩固工作,重点做好造林小班的夏、秋两季抚育工作,避免芭茅清除不彻底、出现反弹现象,同时通过营林管护措施巩固苗木的保存率、促进历年造林小班尽快成林郁闭。还要进一步做好造林小班造林抚育工作,严格遵循“适地适树”原则,根据造林地块的土壤、海拔、朝向等因素,来确定造林树种。重点把好芭茅除治关、种苗关、栽植关、抚育关,确保芭茅除治彻底、提高造林小班质量。

二、抓好分类指导。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木本油料林、杉木用材林、苗木花卉基地、森林旅游等特色林业,鼓励经营主体发展林茶、林禽、林畜、林菌、林药等林下经济产业,实现长短结合,以短养长。同时在每个山区乡镇打造一批林业产业发展示范点,建立林业产业品牌,吸引外商对太湖林业产业方面进行投资,例如刘畈乡利用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建设了竹产业加工厂,带动周边群众就业致富。

三、抓好综合管理。组织专业人员对山区进行水源地摸排,定区域建设提灌站,安排人员管理,实施精准灌溉,提高林木等植被的抗旱能力,增加幼苗幼树存活率。同时增加林业森林防火道路建设,加强森林保护监管力度的同时还能便利产业运输和林业灌溉。


 

主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太湖县委员会办公室
地址:安徽省太湖县普贤路6号      电话:0556-4162258       传真:0556-4185622       电子信箱:taihuzhengxie-2258@163.com
网站备案:皖ICP备14006905号-1      技术支持:一网科技

皖公网安备 34082502000023号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