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委员履职
做强“一粒籽”产业 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4-06-28    来源:大石乡委员联合工作室    作者:李周林    阅读量:2248

近年来,大石乡坚持以“村村建强、整乡推进”为目标,积极探索“一粒瓜蒌产业发展新路径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实现了产业发展有效益、农民就业有新路、农户集体有分红,乡村振兴全面推进。

一、产业发展成效

大石乡2018年开始发展瓜蒌产业,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整合9个村级合作社资源,成立全县首家乡村振兴公司——太湖县大石乡兴九振兴发展有限公司,在种植、加工、销售环节全面发力,现发展种植基地3500亩,年产瓜蒌籽70万斤,产值突破2000万元。2023年,全乡9个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1096万元,其中100万元以上经济强村6个,农户集体分红65万元,提供就业岗位450个,农民就业总收入达227万元。

二、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产品品牌意识不强“大石金蒌”虽已取得产品认证,但全县瓜蒌产业并未统一品牌标识,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大石金蒌”公共品牌效应尚未显现。缺乏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效支撑,瓜蒌产业市场占有率和对外抵御风险能力较弱,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二)深度开发利用不够。瓜蒌全身都是宝,但目前大石瓜蒌产业的发展还主要停留在产业种植、原料收购以及瓜蒌籽加工销售等基础层面,在新产品、新品种研发、瓜蒌药品与食品开发利用方面还有待突破,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还有很大空间。

(三)技术瓶颈尚未突破。瓜蒌种苗培育、根线虫防治和瓜蒌籽储藏保鲜技术等方面的瓶颈尚未突破,种苗、种植与储藏环节成本居高不下,根线虫对瓜蒌根部及瓜蒌地破坏性强,严重制约了瓜蒌产业的发展。

(四)轮作发展空间受限。瓜蒌在种植期间易患根线虫病,不适宜原地长期种植,需要五年一换地。然而,当前政策规定,瓜蒌在地类上按园地管理,这意味着耕地里种植瓜蒌与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的政策相抵触。目前,大石乡瓜蒌即将达到五年轮作期,可用于轮作的园地有限,大规模发展受限。

三、意见建议

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思路创新,就做强大石“一粒籽”瓜蒌产业提出如下建议:

(一)打响公共品牌对瓜蒌选品苗、种植、施肥、采摘、加工、包装以及销售进行全环节管控,细化流程管理,稳定瓜蒌品质,提升品牌形象。探索产销分离模式,让村级组织安心发展壮大产业生产建立专业营销团队开展各种形式的促销活动,提升品牌影响力。

加强产学研合作搭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平台,建立研学实践基地,克防治根线虫病害等关键性技术难题,解决好瓜蒌根线虫病防治及瓜蒌籽储藏保鲜等问题,降本增效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研发力度谋划瓜蒌种苗培育开拓种苗供应市场;建立专业技术人才定向培养模式,为瓜蒌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三)延展拓宽产业链充分挖掘瓜蒌的价值,对其皮、藤、根、籽进行深度加工利用,如开发瓜蒌皮的食用和药用价值、用瓜蒌藤编织工艺品将瓜蒌根加工成中药等,构建多元化、全方位的瓜蒌产业链进一步提升瓜蒌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瓜蒌产业全面发展。

(四)推广绿色发展模式。通过推广绿色种植技术、有机肥料替代化学肥料、实施节水灌溉等措施,减少资源消耗,降低瓜蒌产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探索建立产品垃圾管控机制,瓜蒌产业链中产生的垃圾、废料,制定一整套收集、运输、处理、再利用机制,保障瓜蒌产业的健康、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五)村企合作求共赢。加强村企合作,坚持村村抱团发展。一方面引入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以土地资源合作、生产资料共享等形式与企合作,吸引更多的企业加入,形成企业能发展、村民有收益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握指成拳,聚零为整,实行“统一规划、连片建设、共享共用”模式,有效推动各类要素在瓜蒌产业中汇聚,使产业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


 

主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太湖县委员会办公室
地址:安徽省太湖县普贤路6号      电话:0556-4162258       传真:0556-4185622       电子信箱:taihuzhengxie-2258@163.com
网站备案:皖ICP备14006905号-1      技术支持:一网科技

皖公网安备 34082502000023号


意见反馈